2017年8月24日下午14:00~17:50,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铁道工程专业论坛铁道工程学科前沿学术报告在公司镜湖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会议厅成功举行。来自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的7位专家在会议上作出精彩的汇报。会议由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主任周顺华教授主持。

周顺华教授主持会议
首先,同济大学罗雁云教授针对轨道交通噪声频率特征及声屏障问题跟与会的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罗教授首先分析了包括高架线路的轨道交通噪声源识别和传播,对噪声源的频率分布作出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从如今轨道交通声频障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引起对声频障特性的讨论,并介绍了目前罗教授团队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罗雁云教授回答专家提问
公司王平教授对目前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报告。王教授从目前高铁扣件存在的伤损问题,引出高频振动对钢轨及扣件影响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分析到数值模拟到现场测试再到针对性的室内模型实验,最后带着研究成果回到了对于扣件的伤损和改进上,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王平教授汇报研究内容
中南大学的蒲浩教授是我国高铁线路研究选线的为数不多的专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避免线路方案的漏选、如何从众多方案中比选出最优方案是现如今线路选择面临的重大难题。蒲教授及其团队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以川藏线为算例,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基于该算法的选线软件已经在部分设计院开始了推广。

蒲浩教授汇报研究成果
肖军华教授来自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他的研究报告着眼于铁路下土体的应力动态演化规律,提出在往复荷载(低频)作用下,土单元主应力轴会旋转,并由此对整个路基产生影响。随后肖教授介绍了路基填料的动力响应、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和路基—有砟轨道层状结构体系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国的铁路网依然存在大量的低速线路,肖教授的研究对于既有低速线路路基的养护具有现实意义。

肖军华教授汇报
来自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的宫全美教授,介绍了她的团队在盾构隧道渐进性抬升作用下上覆土压力方面的研究。为了直观、准确地研究该情况下的土压力,宫老师团队配成了透明的软土相似模型材料,并通过激光照射,将土体的剪切面直观地反应出来,为土压力的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宫全美教授汇报
中南大学的娄平教授介绍了基于有限元的梁截面内力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三次插值形函数梁单元节点、非节点处截面内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表明该公式计算结果精度高,且所需节点单元较之前根据尺寸确定的有限元节点单元少,可以为有限元计算减少时间。

娄平教授汇报
最后一位汇报的专家是来自浙江大学的边学成教授。他的报告从对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的对比开始,通过模型实验对比有咋轨道和无砟轨道的动力响应特征和沉降特征。

边学成教授汇报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报告内容。因为时间有限,会上部分专家向演讲者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与演讲者探讨。

专家提问
第二届全国高校铁道工程专业论坛铁道工程学科前沿学术报告在热烈的探讨氛围中圆满结束。

记者:高靖遥 照片后期:郭玉金 编辑:刘潇潇
来源:bevictor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