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1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BIM工程研究中心、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云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鉴定会在中铁隆大厦八楼举行。在此之前,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BIM工程研究中心与中铁隆公司、云隆科技展开“产学研”的合作,积极探索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集设计、施工、采购、建设管理、研发制造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为主业,涉足铁路、公路、市政、工民建、机场、水工等多个领域。云隆科技公司是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地下工程系统安全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
西南交通BIM工程研究中心是集成科研、咨询、培育为一体的校级单位。中心现致力于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无人机、云计算、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机械学习、大数据等技术,为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轨道交通、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等国家重点工程智慧化发展。随着“BIM+”时代的到来,“BIM+人工智能”成为科研热门,在BIM中心执行主任李秉展、副主任罗紫萍、科研组长龙丹冰、谢博全、林昭修多年的探索和钻研下,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BIM工程研究中心对“BIM+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然走在国内发展前沿,并且形成了一套研究系统。

在这次“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研究”中用到的三大算法:灰数多属性决策算法、自适应灰色傅立叶指数预测算法、模糊灰数灰聚类风险等级评估算法,均是李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
鉴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BIM的应用难点,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BIM工程研究中心与中铁隆公司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双方资源,集聚轨道交通建设新技术,希望以西南片区为起点引领轨道交通发展,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本次“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研究”通过搭建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协同作业问题,施工阶段进度、成本、质量、风险与安全管理问题,运维阶段养护、运营、监测、应急管理的问题。

本次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为组长、国内BIM权威专家清华大学马智亮教授为副组长。鉴定委员会听取项目组的研究成果汇报,审查有关资料,经讨论后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项目组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普遍存在的管理和技术问题,深入研究了工程风险影响因素和技术解决路线;采用BIM、3DGIS、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手段;紧密结合海内外地铁和高铁项目的工程实践,实现了工程可视化、信息化、智慧化,意义重大。研究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合理,提供的资料齐全,数据可靠,符合鉴定要求。
2、该项目首次以“BIM+人工智能”为核心、“BIM+3DGIS”为架构,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期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1)提出设计方案人工智能多属性决策方法,和基于BIM的三维协同设计作业平台及基于BIM的快速算量系统;
(2)提出施工重大风险人工智能预测方法,和基于BIM的施工管理平台及基于BIM+3DGIS的远程盾构风险监控系统;
(3)提出运营风险人工智能评估方法,和基于BIM+3DGIS的运维管理平台及基于BIM+VR/VR技术的设备检修技术;
(4)获得软件产品登记、著作权登记、发明及期刊论文成果近45项;获得包括华夏科学建设技术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行业协会奖12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16篇论文,并获得数百次的引用。
3、研究成果在北京地铁、广州地铁、西安地铁、武汉地铁、呼和浩特地铁、包头地铁、青岛地铁、太原轨道交通、石家庄地铁等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维获得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委员会对本次鉴定内容给予高度评价“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BIM ’的重大风险源预测算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国家将规划三万公里的轨道交通建设,并跟随一带一路发展国家轨道交通产业战略,本课题研究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前沿技术推广至行业引领、国际一流,必将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设计、施工、运维管理水平,引领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方向发展,推开BIM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

编辑:包芮
来源:bevictor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