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川藏铁路及类似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建设,加快布局“一带一路”建设铁路互联互通的实施,由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青藏铁路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承办,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协办的”川藏铁路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学术交流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中铁和西南交大等诸多院士、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 川藏铁路建设的挑战与对策“主题,针对川藏铁路及类似高海拔、大高差、高寒强震、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建设,结 合 轨道交通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交流学术思想、展示最新成果、研讨创新思路。
大会开幕式于10月14日上午在成都索菲斯锦苑宾馆会议厅举行。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孙永福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何华武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中国寒区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赖远明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副董事长、中国工程院杜彦良院士,中国科学院崔鹏院士,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颖等莅临到会。开幕式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刘辉主持。
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孙永福院士和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颖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对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承办方周到的筹备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朱经理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及主要议程,同时代表川藏铁路的主要设计单位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及在座的专家学者的交流讨论能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为保证圆满完成川藏铁路的建设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开幕式之后紧接着进行主题报告会,首先孙永福院士上台作报告,孙院士先简单介绍了藏区修建铁路的相关技术难题,并对青藏铁路的修建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对铁路建设者们提出了若干宝贵建议:①树立铁路新理念,即以人为本、环境协调、持续创新、系统优化和服务运输;②明确新目标,即建设世界一流高海拔艰险山区铁路;③作出新部署,即需求牵引、依托项目、开放协调,现场验证、完美设计、指导施工,尽早明确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全线技术标准、线路方案、工期安排、制定技术创新计划。

孙永福院士在大会上作报告
接着何华武院士上台作报告,报告题目为《川藏铁路助推区域发展》,首先何院士首先对中国铁路网概况进行了介绍,目前国营铁路营业里程超12万公里,较“十一五”增加了3万余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60%;电气化铁路里程7.4万公里,电气化率60.8%;开行动车组2400余组。紧接着对进藏铁路突出的技术难题进行了阐述,“进藏铁路除面临规模特别巨大的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外,还有诸如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雪崩、溜砂坡及缝合带、破碎带建筑等尚未浴火的新灾害和新课题。”何院士说道。最后,何院士对川藏铁路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汇报,明确了建设川藏铁路是落实中央藏区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区域间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川藏铁路前期工作正在扎实有序地推进,按照“一次规划、分段实施”原则,分段推进川藏铁路前期工作,成熟一段,建设一段。

何华武院士在大会上作报告
随后,王梦恕院士、郑皆连院士、赖远明院士、杜彦良院士、崔鹏院士、中铁二院朱颖经理依次作大会主题报告。
下午在不同分会场分别进行了大会报告、专题研讨和会议论文交流。会议报告内容精彩纷呈,各分会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与会代表交流互动频频。精彩的论述与报告、积极的发言与提问,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川藏铁路学术盛宴。
大会总结与10月14日下午在成都索菲斯锦苑宾馆会议厅举行,闭幕式由中国铁道学会秘书长马福海主持,首先宣布优秀论文并颁发优秀证书,之后会议主办单位代表、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辉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会议的组织工作,同时感谢在座的专家学者能够针对川藏铁路建设的挑战讨论出相关对策,并表示大家的献言献策都将助力川藏铁路的建设发展!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文字:王琦 摄影:王琦 编辑:关笑
来源:bevictor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