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10:00~12:00和下午13:30~15:30,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大会报告在公司老员工会堂举行。一共有13位由院士和专家组成的发言团作了大会报告。
上午10点,大会报告在梁文灏院士和高波经理的主持下正式举行。
首先,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总工程师洪开荣就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这个问题与参会的各个代表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学习。洪教授从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机械化施工水平不断提高这三方面来讲述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同时从重大需求和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来展望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洪开荣总工发言
然后,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何川教授介绍了盾构法隧道结构技术现状与展望。分别从盾构隧道建设现状与趋势、盾构隧道面临的主要结构技术问题、盾构隧道相关研究工作进展和盾构隧道建设的展望这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何川教授发言
接着,钱七虎院士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为什么中央、国务院这么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二、国际及台湾的成功经验。三、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落实相关具体措施,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钱七虎院士发言
随后,王梦恕院士向参会代表介绍了重大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分别从工程规划、设计要重视三个指标;工程建设必须以八字方针为基础;建设工程负责问题简单化是创新的主要思路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王梦恕院士发言
接着,周丰峻院士向我们介绍了大跨度空间结构和超长海底通道。他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介绍、超长海底隧道和离岸混凝土通风结构这两方面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周丰峻院士发言
最后,郑颖人院士介绍了数值极限分析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分别从传统极限分析法、数值极限分析法、求极限压应变与剪应变的方法、极限应变法在岩土工程的应用这四方面进行了介绍。

郑颖人院士发言
至此,上午会议圆满结束!
下午1点30分,大会报告在王复明院士和蒋树屏研究员的主持下继续举行。
首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杨志勇向我们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利用。分别从我国城市水问题及海绵城市建设情况、世界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及我国的特殊问题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必要性与主要途径这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杨志勇发言
然后,杨永斌院士以Spectral seis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tunnels(地下隧道的反应谱受震分析)为题,分别从地下隧道的2.5维有限元或无限元分析方法、地震分析步骤、隧道对地震的反应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杨永斌院士发言
接着,杜彦良院士介绍了我国复杂地质长大隧道(洞)TBM施工技术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与展望。并且讲述了我国TBM施工有待深入研究的主要关键技术。

杜彦良院士发言
随后,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湘生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地铁域地下空间利用的工程实践与创新。他从地铁运营问题的提出、解决的途径以及最后实施的效果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地铁的可持续化发展作了总结。

陈湘生总工发言
之后,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杨秀仁介绍了地铁车站预制装配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从装配技术的优势、国内外研究应用情况、主要工程方案、实际应用的效果等七个方面解析了介绍。

杨秀仁总工发言
接着,中国铁路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勇介绍了中国铁路隧道发展与创新。他从中国铁路隧道的发展历程、在建铁路隧道概况、规划铁路隧道概况、典型创新技术以及对其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赵勇总工发言
最后,中铁十四局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华伟以复杂地质条件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的工程实践为题,介绍了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直径及水下盾构的发展历程、技术体系和发展目标。

王华伟总工发言
至此,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大会报告顺利召开!

记者:黄杰 摄影:李俊达 刘阳 编辑:陈行
来源:bevictor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