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bevictor伟德会议室灯火通明。在高波经理的主持下,以王梦恕院士为首的原土木系系主任高渠清教授指导的十多名研究生,利用回校参加校庆之时,在这里召开怀念高渠清教授座谈会。高渠清教授的女儿高迅老师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首先由王梦恕院士回忆了他在学校读书时的情况,王学长1956年考入唐山铁道学院,1961年毕业后,考上高渠清教授的研究生。王学长回忆:他1960年在成昆线实习时,亲身经历了隧道的一次塌方,8名工人在事故中牺牲,他的同窗好友—一位越南职工腿被砸断。当人们抢救出遇难者时,遗体已四肢不全,面目全非,在场人员无不声泪俱下,悲痛欲绝。这个场面是王学长永远难忘的一段记忆,同时也坚定了他攻读隧道专业研究生的决心。王学长在校学习时,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唐山地区供应的粮食以白薯面为主。员工们一顿饭只有两个黑黑的窝头,人们戏称之为“小二黑”。高教授是高级知识分子,每月有些特供食品。每到星期天,他总要把研究生请到家里,为他们改善生活。为了减轻研究生的生活负担,高教授为研究生申请了生活补贴,每人每月40元,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2000年,王院士在成都参加全国隧道学会年会时,来学校探望恩师。他看到高教授居住的条件极其简陋,房间没有装修,水泥地,旧家具。而高教授的退休工资只有1000多元,雇个保姆要300元,剩下的钱主要用来看病。他立刻拿出上万元给高教授看病,并主持隧道界的同仁在学校为高教授举行了80诞辰庆祝会。王院士在座谈会上一再强调,他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都是母校和老师培养的结果。
紧接着,按照毕业时间的顺序,周德培、吕和林、高波、陈寿根教授回忆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高渠清教授指导下,他们学习和工作的情况。高教授利用在国际隧道协会担任执委的条件,为吕和林、高波争取到了到德国学习和实习的名额。使他们在当时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接触到世界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在那段时间,高教授为隧道专业的教师联系了五个出国进修和实习的名额,一切费用都是由对方负担,而高教授在国际隧协参加各种会议,因国家当时外汇极其紧张,不得不自己负担。看到导师的这种情况,吕和林、高波等研究生也拿出外汇支持导师的对外交流和到世界各地的讲学活动。
高波经理还深情地回忆了当年高教授为学校能搬迁出峨眉而作出的贡献,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了学校今后的发展,为了教职工的福祉,上书各级领导,最后学校能在成都建总校,高教授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高教授的研究生冷伍明、周顺华、王旭、付旭东、彭雄志等专程从长沙、上海、兰州、武汉赶来参加座谈会,他们也回忆了在学校学习时,高教授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还带来了胡敏云等几位因工作原因无法来参加会议的高教授员工们的问候。
最后,高波经理请高教授的女儿高迅发言。高迅老师回顾了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我们学校毕业后,辗转留学英国,解放后毅然回到母校任教的历程。她感谢父亲的研究生们,在父亲去世十五年后,还惦记着他为学校和这个专业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特别感谢当父亲有病时,他的员工们对他的照顾和关心,她最后说:“我常常想如果父亲能活到现在,看到母校在隧道和地下工程学科所取得的成就,看到你们这些当年和他一起为这个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和青春的同事们,看到你们这些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又取得了新成就的后生们。他该有多么的高兴,感到有多么的欣慰,我似乎在冥冥中看到了他熟悉的笑容。我要告诉他,母校的师生们还在惦念着他,怀念着他,我也似乎听到了他对我的嘱托,你要替我转达我对在座各位的谢意,并衷心希望他们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在工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当座谈会结束之际,专程来校参加校庆活动的彭长生高级工程师赶到会场,他是1961年考上高教授研究生的,今年已80岁高龄。因在参加校庆晚会时,学校安排他为92岁高龄的隧道教研室教师麦倜曾鲜花,所以未能准时出席会议。但他一直惦记着参加这个座谈会,在员工会堂活动结束后,他匆匆赶到会场,向高迅老师表达了他对高教授的思念之情,并深情地回忆了他在读研究生时,与高教授一家人相濡以沫的情感。
资料显示:公司在1954年正式成立了隧道及地下工程教研组,高渠清教授担任第一任教研组主任。1956年,学校招收了第一届隧道专业研究生8名,由苏联专家纳乌莫夫任导师。1958年8名研究生通过了毕业答辩,答辩委员会主任由高渠清教授担任,这是我国隧道专业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公司也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的院校。上个世纪70年代,他又在铁路系统院校中率先选定了岩石力学的研究方向,以提高隧道工程理论上的研究水平,成立了岩石力学研究所,他任所长,招收了研究生,后又扩大为岩土力学研究所。据不完全统计,高渠清教授招收和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有30多名。其中后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一名,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的一名,入选国家勘察设计大师的一人。高渠清教授曾任学校土木系系主任,第一届、第二届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委,中国隧道协会理事长,国际隧道协会执行委员等职。他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并贡献了毕生精力。



来源:bevictor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