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一点,第二期“通识讲堂”在土木馆1314开讲。本期嘉宾为艺术与传播学院工业设计系董时羽教授,董时羽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设计心理学专题讲座。
董教授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以“人车关系——关于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的认识与思考”为主题,对设计心理学在轨道交通方面的体现进行了详细讲解。董教授讲解的内容共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语境还原——对历史的重新认识;人车关系——互为的存在;设计的趋势探微。
在对历史的认识方面,董教授介绍了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的历史演化过程,从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的马车到当下的多元化交通工具设计,每一种交通工具的设计都能够反应各自的时代特色。在人车关系方面,董教授介绍了印度、英国、中国、美国等国家在人车互动方面的特色与差异,分析了交通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还重点介绍了日本的地域化设计特色以及中国轨道交通从引进消化到吸收创新的历程。在设计趋势方面,董教授从绿色设计、设计的日常化、体验设计、跨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讲座最后,董教授说到,希望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的从业者应在工作中融入人文思考,并对轨道交通工具发展的历史逻辑进行重新学习思考,同时,在校企合作战略方面也应该进一步细化。
记者杨醒宇 摄影杨醒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