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2时,《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学术讲座于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九里校区逸夫馆4210拉开帷幕。主讲人刘汉龙教授,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经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讲座由苏谦教授主持,bevictor伟德岩土工程系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刘汉龙教授首先阐述了创新的定义: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并把创新分为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岩土工程技术实践,他提出了7种创新方法,分别为优缺点互补创新法、逆向思维创新法、组合技术创新法、希望点列举创新法、触类旁通创新法、强制联想创新法、扩散(发散)思维创新法。刘教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清晰地阐述了每种方法的内涵,以自身研究成果为例,向听众展示了这些技术成果的研发背景、研发过程和技术创新等内容。他指出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岩土学科,对于结构、桥梁等其他学科均适用。
接着,刘教授又结合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技术创新探讨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问题,列举出了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之路的具体内容。刘教授指出,创新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很多创新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关键的是要多思考,做到“先人一步”,这也是发明创造的关键。
最后,《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学术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记者:张帆摄影:白越编辑:张梦楠
来源:bevictor伟德研究生新闻中心